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学院概况  机构设置  党建工作  安全稳定  师资力量  学科建设  教育教学  实验室管理  本科教学评估  招生就业 
 
当前位置: 首页>>人才培养>>正文
全日制硕士学位(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电气工程)
2018-04-28 22:59   电气工程学院 审核人:

一、 学科简介

电气工程学科是现代科技领域中的核心学科之一,更是当今高新技术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学科。我院该学科源自上世纪50年代,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和建设。1996年获批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硕士点,2004年成立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硕士点,2006年获批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博士点,2011年被授权为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本学科点现拥有风电机组实验平台等一批重要的仪器设备,可以完成硕士博士的培养工作。本学科包括“可再生能源发电与并网控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厅“洁净能源与智能控制仿真工程”重点实验室等研究机构。拥有一只“风力发电系统智能控制与并网技术”教育部创新团队,承担和完成各级科研项目累计近70项,其中包括国家863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余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横向课题10余项,项目累计经费3000多万,出版专著5部,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60余篇。

 

二、 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在电气工程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及相近研究方向的科学技术发展动向。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具有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具备优秀的品德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掌握至少一门外语。

 

三、 主要学科方向

研究方向一: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本研究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特色和意义

第一,可再生能源发电与继电保护技术,可再生能源发电主要包括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以及海洋能和生物质发电等,在新疆主要是风力发电,目前光伏电站也在蓬勃发展中。由于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尤其是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求,研究可再生能源发电及其并网相关技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本研究内容中,将开展以风能、太阳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技术、并网技术、检测技术和含有可再生能源电力并网的继电保护技术,包括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在新能源电力转换、新能源电力并网、HVDC等领域的控制技术和应用技术。

第二,电力系统稳定与安全可靠性研究,现在的电力系统相比于传统的电力系统已经变得非常复杂,无论是网架结构、电网的覆盖范围、电压等级、发电中心、负荷中心还是供配电方式都在发生很大的改变,尤其是大规模新能源发电和分布式发电的并网使电网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显得更加重要,开展这方面内容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在本研究内容中,将开展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研究,重点研究适合于互联电网和电力市场环境下的调度自动化技术和配电自动化系统以及先进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开展电力系统安全可靠性研究,尤其是含有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电力的系统供电可靠性研究。

第三,智能电网与系统优化控制,现有电网总体上是一个刚性系统,智能化程度不高。电源的接入与退出、电能量的传输等都缺乏较好的灵活性,电网的协调控制能力不理想:系统自愈及自恢复能力完全依赖于物理冗余;对用户的服务形式简单、信息单向,缺乏良好的信息共享机制。与现有电网相比,智能电网体现出电力流、信息流和业务流高度融合的显著特点,开展智能电网及相关技术的研究具有前瞻性。研究智能电网中分析、诊断和预测状态并确定和采取适当的措施以消除、减轻和防止供电中断和电能质量扰动的装置和算法,提供对输电、配电和用户侧的控制方法并且可以管理整个电网的有功和无功。将自动控制技术、实时通信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相结合,研究大电网的优化控制技术,使电网安全、稳定、具有自愈功能且适应大规模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接入。

第四,分布式发电技术与微电网的研究,分布式发电是解决未来能源短缺的必经之路,而微电网作为“网中网”的形式是解决分布式发电无缝接入大电网的发展趋势。主要研究智能用电、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融合、面向区域的能源综合、多能互补分布式发电系统以及微电网孤岛和并网运行控制技术,并开展分布式电源、微电网的建模和仿真、元件设计与系统规划控制、能量优化管理、元件和系统特征与状态的试验检测及评价、电力市场架构和机制等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

本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及主要学术骨干:

姓   名

出生年月

职 称

是否博(硕)导

学 术 专 长

 备注(聘任时间)

王维庆

1959年5月

教授

博导

风力发电智能控制与继电保护

2005年

晁 勤

1959年12月

教授

博导

电力系统稳定分析与电压控制

2006年

张新燕

1964年4月

教授

博导

风电光伏并网、HVDC及微电网控制技术

2014年

李凤婷

1965年3月

教授

博导

可再生能源并网技术及其继电保护

2014年

蔺 红

1969年8 月

副教授

硕导

高电压技术与电磁场理论

2014年

樊艳芳

1971年11月

副教授

硕导

风电系统仿真及电流系统安全可靠性

2012年

王海云

1973年12月

副教授

硕导

可再生能源发电检测技术与电能质量分析

2011年

袁铁江

1975年12月

副教授

硕导

大规模工业储能与新能源发电并网技术

2013年

 

 

研究方向二: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本研究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特色和意义

   本学科主要从事电磁现象的基础理论研究及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电磁能量和电磁信息的处理,控制与利用为目的基础,衍生各类高新技术,如强磁场和磁悬浮技术、脉冲功率技术、电磁兼容技术、无损检测与探伤技术、新型电源技术、大系统的近代网络理论与智能算法应用技术等,而且与其它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形成多种新技术,如电磁环境保护技术、生物电磁学技术等,并成为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生长点。

本学科的研究方向包括“场”、“路”、“器件”和“能”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新技术。主要研究:1)电磁场与电磁波理论及其新技术;2)电网络理论与自动化设计;3) 大型复杂电气设备故障诊断技术;4) 新型电能变换技术等。

本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及主要学术骨干:

姓   名

出生年月

职 称

是否博(硕)导

学 术 专 长

 备注(聘任时间)

姚秀萍

1961年4月

教授级高工

硕导

电力系统调度与继电保护

2010年

何 山

1974年5月

副教授

硕导

电力系统自愈与系统可靠性

2012年

陈 洁

1975年10月

副教授

硕导

先进材料与储能技术

2013年

 

 

四、培养方式、学制、培养年限

全日制培养方式,学制为三年,在校最长年限(含休学)为四年。

 

五、本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及学分的基本要求

 

总学分:    36   学分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新疆大学 电气工程学院